2005年7月2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头文字D现实版的青春飙霸
徐迅雷

  “自然界疯狂的破坏景象固然可怕,但人们本能的疯狂与猖獗更加令人胆战心惊。”这是大文豪高尔基说过的话。在这个夏日,在天堂杭州,在静谧的西湖边,先后上演了两场飙车惨案,疯狂中制造了那种“胆战心惊”。驾车的都是年轻人,开的都是丰田车,前一起是在夜幕下的马路上跑车疯狂连撞6车,后一起是晨雾中西湖边轿车飞飙夺走两命。后者表现的是深更半夜在酒吧醉酒后驾车,前者上演的是电影《头文字D》的现实版,不过属于非酒性发飙。
    20岁的杭州萧山人周某,非常向往电影《头文字D》中18岁主人公拓海飚车时的酷劲,无证驾驶那辆假号牌的红色丰田跑车,去一家影院看这部电影,由于没有他要看的场次,于是改去另一家,结果在杭州中河路上被交警发现;他逃避检查,夺路狂奔,连撞6车,成功逃脱;警方经过6天通缉,才将其抓获。逃逸期间,这位“《头文字D》中人”再次带着女友,去看了电影《头文字D》(据7月11日《浙江法制报》)。
    醉酒飙车固然可怕,可这种《头文字D》现实版中的“非酒性发飙”更加令人胆战心惊。这种“飙车”是神智清醒下的作为,是一种“毫无节制的彻底的恶的自由状态”,如果用一个“酷词”来表达,我想用上“青春飙霸”四个字——“青春飙霸”上演的就是“青春残酷”。而这位20岁的“青春飙霸”,还是一位技校学生,但他是个“被宠坏的小子”——家人对他十分溺爱;他不爱读书只爱飙车,他欣赏“古惑仔”喜欢泡网,他不仅在网上“出售”那辆肇事跑车,而且还在网上“推销”他的“泡妞”、“泡吧”、“飙车”……这一切,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——《发条橙》。
    上世纪70年代,改编自英国同名小说的美国电影《发条橙》,描述的是一个十几岁的英国小混混的暴力世界,这个小混混与他的弟兄们有着强烈的破坏欲,他们不断进行斗殴、抢劫、强奸、凶杀,在血腥的“青春残酷”中得到无尽快感。“发条橙”的外表是橙子,实际上仅仅是发条玩具,由着上帝、魔鬼或他人来摆弄。《发条橙》的深刻之处是:为了“医治”这些“发条橙”式的人物,当局将其当作小白鼠,充当“厌恶疗法”的实验品,通过注射一种特殊物质,来“治愈”其暴力倾向,“发条橙”也就成了被“治疗者”任意摆布的玩具。
    如今,在我们身边这种“发条橙”式的人物在“茁壮成长”。我们的环境产生了“发条橙”式的“青春飙霸”,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;而让他们“成功”地进行了酒性发飙或非酒性发飙,则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拷问。面对这些被“酷”、被“飙”所控制的“发条橙”式人物,我们应该深思的是:如何才能拯救他们,而不是把他们当作“小白鼠”般简单施疗。教育之异化、环境之诱导、家庭之纵容,无疑是“青春飙霸”发酵的“三维空间”,要杜绝“青春飙霸”,必须在这“三维空间”里全面地入手、有机地救疗,而绝不能只是简单地拧动那机械发条。